联系我们
举行疑难病例讨论 探索积累救治经验

来源:涟水县人民医院

发布时间 : 2025-03-25

点击数:34

分享到:

9653b637796c7e4805ead07b7a8996d_副本.png

2025年3月24日,涟水县人民医院护理部组织在重症监护病房(ICU)内,针对一例急性左心衰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(ARDS)患者的俯卧位通气治疗,举行了一场深入的疑难病例讨论会。此次讨论旨在分享临床经验、探讨治疗方案,并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对复杂病例的处置能力,邀请各专科的护士长、专科护士及相关科室的医生等参加。

患者为一位74岁老年男性,因“胸痛、胸闷伴气喘2小时”入院。经初步检查,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左心衰伴ARDS。患者病情迅速恶化,出现严重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,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。在此情况下,ICU团队决定尝试俯卧位通气治疗,以期改善患者的氧合状况。

俯卧位通气是一种在重症监护中使用的呼吸支持方法,主要用于ARDS患者。该方法通过让患者处于俯卧位(即趴着的姿势),有助于改善背侧肺泡的通气和灌注,减少肺部的不均一性,改善通气/血流比例,从而有助于改善肺部通气和提高氧合效率。

治疗开始前,ICU团队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,并制定了详细的俯卧位通气治疗方案。在俯卧位通气过程中,医护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,包括心率、血压、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,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同时,团队还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预防可能的并发症,如皮肤压力性损伤、球结膜水肿、营养失调、下肢深静脉血栓、管道脱落等。

在俯卧位通气治疗期间,患者出现了球结膜水肿、下嘴唇破溃、烦躁等情况,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。讨论会上,各位专家围绕患者的病史、治疗方案、治疗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。大家一致认为,俯卧位通气对于ARDS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,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。

针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情况,专家们提出了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,包括加强镇静管理、优化俯卧位体位等。同时,大家也强调了持续监测和评估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性,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并发症。

经过深入的讨论和交流,ICU团队最终确定了针对该患者的优化治疗方案。在加强镇静管理、优化俯卧位体位后,患者的眼结膜水肿明显好转,嘴唇破溃处未扩大,已结痂好转,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升。

后续治疗中,ICU团队将继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治疗效果,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适时调整。同时,团队还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和营养管理,以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。

此次疑难病例讨论不仅展示了ICU团队在处理复杂病例方面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,也为医护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。通过此次讨论,大家对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,也为未来处理类似病例积累了宝贵的经验。

展望未来,涟水县人民医院将继续加强重症监护病房的建设和管理,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应急处置能力。同时,医院还将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治疗方法,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、高效的医疗服务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严  露